首页> 职工园地> 职工园地> 职工园地

煤海中的创新改造先锋

发布时间:2752 天前 浏览次数:0次 【字号:

    从煤矿井下生产设备改造、生产工艺创新到煤矿生活环境改善,在温三号煤矿,员工们生产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与一个人的创新发明和改造项目分不开。他的创新改造设施不仅为煤矿节约了数十万元生产成本,创造了数百万元的经济效益,也为全矿员工营造了一个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他就是温三号煤矿机电副矿长何刚。

    在何刚的众多创新发明、技术改造项目中,自移机尾改造是最典型的一个。温三号煤矿综采队使用的自移机尾,由于厂家在设计时未充分考虑不同煤矿巷道底板软硬的实际情况,造成每次自移后机尾将底板的煤泥、矸石、煤块涌起,必须采用人工清掏,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机尾封闭处无法清掏干净,容易磨损皮带。底板不平整,经常造成机尾倾斜,必须采用垫枕木支平,才能正常工作,否则就会出现皮带跑偏。

    何刚发现这个情况后,开始着手研究对综采自移机尾进行技术改造。他通过在机尾底部安装轨道,利用支撑油缸将机尾整体支撑在轨道上,使机尾可以在轨道上滑行,避免了对底板造成破坏,从而达到了不掏尾、不磨损皮带。这一改造不但解决了职工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提高了生产效率,遇到机尾倾斜时可以通过支撑油缸调平,从根本上延长了皮带使用寿命,节约了生产成本。

    工作中,何刚处处留心,发现不合理的地方便会琢磨改进的方法。一次检查中,他发现井下单轨吊敷设的电缆与乳化液泵的高压液管用同一挂钩分层吊挂,由于管线较多,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每向前拉一次设备列车,单轨吊上敷设的管线便会产生堆积,非常凌乱。而且,由于高压液管在工作时带有振动性,处在同一挂钩上的电缆受振动影响来回窜动,造成电缆橡胶外套磨损加快,缩短了电缆使用寿命。磨损严重时还可能发生漏电安全事故。

    在他的建议下,煤矿将电缆与高压液管分开布置,在单轨吊上侧将多根电缆整体用扎带间隔绑扎吊挂,吊挂时形成弧度下垂,保证每次拉设备列车时有足够的富余量,在下侧单独布置高压液管,杜绝了高压液管工作时振动对电缆的影响,保障了安全,且美观大方,便于管理。

    煤矿的生活环境改善也与何刚的发明创造分不开。温三号煤矿煤场紧挨着办公、生活区,生产运输中产生的粉尘给煤矿生活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虽然煤场安装了防风抑尘网,平时洒水降尘,但是遇到大风天气时,粉尘仍会被刮得漫天飞舞,职工们都不敢开窗。

    煤矿经过勘察,决定在位于煤场的主井机头房顶安装喷淋降尘装置,但是咨询厂家后才得知,安装一套喷淋降尘装置竟然需要55万元。为了节约成本,何刚自告奋勇的要求自行设计安装喷淋装置。他花2.5万元买了一把进口喷枪,利用煤矿现有的设备进行设计改造。经过半个月的研究,最终仅花费5万元就成功安装了喷淋降尘装置,实现了自动喷淋、自动补水,降尘效果达到厂家设备的效果,为煤矿节约50余万元。这项发明创造也在集团公司其他煤矿得到了推广应用。

    温三号煤矿排水设备较多,水泵及其控制开关容易损坏,外委维修费用高、周期长,不能及时投入使用。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及时将损坏设备修复并投入使用,何刚组织机电技术人员筹划、组建了机电设备维修车间,利用各自的电子技术专长,修复了许多电子线路板、开关电子插件、各类开关综合保护装置等,每年为煤矿节约成本数万元。在他的指导下,煤矿也培养了一批技术硬、责任心强的机电维修工。他的一言一行更是激发了全矿员工创新改造、修旧利废的积极性。

    凭着对矿山的热爱和睿智的头脑,何刚在技术创新方面坚持不懈地发明和创造。一个个成果,不仅凝聚了他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更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